一、公司概况
1.1 公司全称与成立时间
深纺织A的全称为深圳市纺织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,成立于1984年,199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(股票代码:000045)。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市福田区,是深圳国资控股的纺织行业龙头企业。
1.2 资产规模与员工数量
截至2023年6月,公司总资产规模为32.8亿元人民币,净资产约18.6亿元。员工总数约1,500人,其中研发与技术人员占比15%,覆盖纺织材料、光学薄膜等领域。
1.3 分支机构
公司拥有5家全资子公司,包括深圳市深纺乐凯光电子材料有限公司、深圳市盛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,生产基地分布于深圳、惠州及浙江嘉兴。
二、主营业务收入及比例
2.1 主营业务构成
深纺织A聚焦两大核心业务:
- 偏光片制造(占比70%):生产TFT-LCD用偏光片,应用于电视、手机及车载显示屏。
- 传统纺织业务(占比30%):高端服装面料、产业用纺织品,服务国内外品牌客户。
2.2 收入增长趋势
2022年实现营收21.3亿元,同比增长8.5%,主要受益于面板行业复苏。2023年上半年营收11.7亿元,同比增速放缓至4.2%,因全球消费电子需求疲软。
三、当前客户分布与获客渠道
3.1 客户分布
- 面板厂商(占比60%):京东方、TCL华星、天马微电子等国内头部企业。
- 终端品牌(占比25%):华为、小米、比亚迪(车载显示模块)。
- 纺织客户(占比15%):优衣库、H&M等快时尚品牌,以及医疗防护服生产商。
3.2 获客渠道
- 产业链协同:通过深超光电(深圳国资系企业)导入面板厂商供应链。
- 技术认证:获得三星SDI、LG化学等国际大厂材料认证资质。
- 行业展会:参与中国国际显示大会(CIDC)、广交会获取订单。
四、核心管理层
4.1 现任管理层
- 董事长:张剑(2020年至今),曾任深圳投控战略发展部部长,主导偏光片业务扩产。
- 总经理:朱梅柱(2021年至今),材料学博士,深耕显示材料行业20年。
4.2 历任总经理
- 朱军(2012-2018年):完成从传统纺织向光电材料的战略转型。
- 王滨(2018-2021年):推动2500mm超宽幅偏光片产线投产。
五、行业地位与竞争对手
5.1 市场份额
- 国内偏光片市场:占有率约12%,仅次于三利谱(15%)和杉金光电(40%)。
- 宽幅偏光片(≥2300mm):国产厂商中市占率第一,达35%。
5.2 主要竞争对手
- 国内:三利谱、杉金光电(原LG化学偏光片业务)。
- 国际:日东电工(日本)、住友化学(日本)。
六、股价表现
6.1 当前股价与历史波动
- 当前股价(截至2023年10月):约8.2元/股,市净率1.5倍。
- 历史最高价:22.6元/股(2021年面板行业景气周期)。
- 历史最低价:3.4元/股(2019年传统纺织业务剥离期)。
6.2 股价驱动因素
- 面板价格指数(32寸TV面板价格每上涨1美元,偏光片毛利率提升0.8%)。
- 国产替代进度(2023年国内偏光片自给率突破60%)。
七、财务健康与风险指标
7.1 关键财务数据(2023年中报)
指标 | 数值 | 电子元件行业均值 |
---|---|---|
资产负债率 | 43.6% | 55.2% |
毛利率 | 19.8% | 22.3% |
研发费用率 | 5.7% | 6.5% |
7.2 风险提示
- 客户集中度: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达65%,存在大客户依赖风险。
- 存货周转天数:82天(行业均值70天),面板行业波动加剧库存管理难度。
八、股东结构
8.1 主要机构持仓
- 深圳投控:持股27.3%(控股股东,隶属深圳市国资委)。
-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:持股5.2%(战略投资者)。
- 香港中央结算公司:持股7.8%(外资交易通道)。
8.2 十大股东名单(2023年中报)
-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
-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
-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
- 全国社保基金四一三组合
九、潜在主要风险
9.1 国家政策风险
- 显示产业补贴退坡:2023年面板行业增值税返还比例从13%降至9%。
- 环保限产:偏光片生产涉及PVA膜显影工序,环保督察可能影响产能利用率。
9.2 国际形势风险
- 材料禁运:日本拟限制TAC膜出口,公司TAC膜进口依赖度超80%。
- 技术壁垒:OLED用圆偏光片专利被日韩企业垄断,国产化进程受阻。
十、公司联系方式
10.1 总部地址
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路3号深纺大厦A座6层
10.2 联系电话
0755-8366-6666(总机)
10.3 官方网站
总结
深纺织A凭借国资背景与显示材料领域深耕,在国产偏光片替代浪潮中占据重要地位。但需警惕上游原材料“卡脖子”风险及面板行业周期性波动。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其2500mm超宽幅产线良率(当前85% vs 行业标杆90%)与OLED材料研发进展,同时密切跟踪日本关键材料出口政策与消费电子需求复苏节奏。